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74章 各怀心思 (第3/5页)
,地点有时就在赵军营地外三五里处,让赵军看得清清楚楚。 十天过后,赵营中没有消息。由于赵营壁垒较高,只听得营中金鼓齐鸣,大约也是在训练,只不见赵军动静。赵军的营垒经过十来天的昼夜修筑,已经延伸到两条洺水的交汇处。司马靳没有采取什么特别的措施,只是将警戒线向北延伸了一些。王龁则要求各邑,若发现赵军过河,进入聚邑,本邑和周围聚邑必须鸣鼓为号。但鸣鼓者,俱无他论;若发现赵军而未鸣鼓,一律按通敌论,全邑皆斩。但这条禁令从没有执行,因为没有赵军过河。 然而兵曹传来的消息是,邯郸正在大规模征集兵员。这引起胡阳的警惕,他让兵曹注意,这些部队有没有被派往谷地,增援赵奢。结果是没有。这些赵军就在邯郸城外训练,而且每次训练的科目也不完全相同,应该就是新兵训练,不像是做伪。派人潜入谷口,没有发现赵奢有大规模增加兵力的迹象。从外面获得的情报与司马靳明哨暗探侦察获得的情报是一致的,表明赵奢没有集中更大兵力与秦军作战的意向。 这反而让胡阳有些孤疑不定:赵奢这么做的意图何在呢?自己深入重地,但在武安这个地方,自己可以随意征粮、征夫,甚至打造兵器。武安相对封闭的环境比启封所需的防御压力要小得多;武安众多的聚邑可以提供充足的粮秣,而自己现在只有二万秦兵,比启封时十万秦兵后勤压力要小;虽然时值隆冬,但士卒都能入住居民的房舍,条件好的有火盆;衣甲的浆洗缝补自有邑中的女人负责,甚至晚上睡觉,如果有要求,还能找到女人暖席。这和在家中几乎没什么区别!但这些损耗都是由赵国承担的,秦国没有任何损失。按胡阳的想法,赵军应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