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1979_18、一日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18、一日谈 (第3/4页)

哪家的,要中的话,就去请个相熟的去说,冬梅嫂子他娘家不就是上湾的吗。”

    李梅笑嘻嘻的道,“呵呵,老三都不是小孩子了,怎么这么长时间,都不知道人家家里情况?”

    李和摇摇头道,”你们看着办吧,横竖我也插不上手,我就跟你这么一说。“

    每天闲在家里没事,李和都拉着李隆上思想政治教育课,这老三好歹也就小学毕业了,能识字,会100以内的加减法,下学这么多年了,再让他考初中,困难度不是一般的大,想去初中做混混都难。

    现下家里就一个老四刚开学升了五年级,每天背着书包兴高采烈地去上学,这是个省心的。老五的户口已经搞定,交了200块钱罚款,但是年龄还小,去学校也不收。

    这一辈子再回头看李兆坤,在读书这个问题上,没有有反对的,当然说支持也谈不上,就是放羊模式,爱怎么整,老子都不管。

    王玉兰虽然经常哭哭啼啼,只要孩子要上学,也会借钱给孩子读书,一般人家也会说,识几个字不就完了吗,家里都精光成这样子,上个什么学。

    王玉兰大字不识一个,她不是支持上学,也不晓得上学读书那一套高大上理论,读书有用没用,不会往那一方面想,她只是单纯的不知道怎么拒绝孩子读书的意愿。

    李兆坤王玉兰俩个人也没有重男轻女这一说,在一般的家庭,老四老五,能不能在还是指不定的,特别是老五是姑娘不说,多个人就多张口。

    在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很重,没有儿子是被人看不起的,自己也会觉得低人一等。

    比如谁家在娶媳妇,找邻居帮忙也只找家里有儿子的,图个吉利早生贵子,喜庆的事不能找“老绝户”来帮忙。久而久之,“老绝户们”自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