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个女人和她们的国_第13章有时候绝路也是一条路2016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3章有时候绝路也是一条路2016 (第2/7页)

隔着10年。在某些高级层面上,也许要隔十五年到二十年。换而言之,你说你是好种子,但是政坛就那么大,其它人不挪位置,就没地儿种你了,你再能干也是白搭。所以政坛是要讲天时的。

    二来,政坛也是需要“团队作战”的。所以我们会看到动荡时期,如战争时期,领袖人物从一个团队、一个学校甚至一个班里涌出。在这样的年代,如果不能做个引领者,你需要做的是找对人,跟着走,当一个能活到胜利的追随者,靠长寿取胜。这样即便当不了“国级”、“副国级”人物,也至少可以成为“一方诸侯”;在和平时代,则是讲究“垂直渊源”。如果某个群体,比如说某个地方或某个院校,出了一个高官,则这个地方、这个院校,会形成一条“人才爬藤”,顺着这个藤,源源不断地产出高官。

    蒋正先没赶上时间的趟;身处中都大学,又没有赶上院校的趟;再加上他本人的性格特征,因此只好在教书育人的路子上蹉跎下去。

    看着走进办公室的冯晨夏,蒋正先并没有“慈祥地”让她坐下来,而是直接问了个最基本的法律问题——“法律是什么?”

    “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,”冯晨夏没想到蒋正先会问这个问题,愣了愣,缓了一会儿回答道,“法律是一种非常有力的统治工具,在和平时期尤为如此。”

    如果是一般的法学生,被问及这个问题时,不会像冯晨夏那样给出这样的“标准高考答案”,而是会洋洋洒洒说上一大堆。但是蒋正先却明白,这个最简洁的回答,其实是最能直指法律本质的回答。

    “再说说你对法律的深入理解吧。怎么看出来它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呢?”

    “法律工作者并不是法律的制定主体。换句话说,他们只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