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胥拾遗_第264章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264章 (第2/3页)

原人口稠密的地带,流速放缓,逐渐沉积,便会导致河床抬高,水流溢出河道,四处泛滥。

    为何那里的土地会沙化如此严重?赵樱泓不禁问。

    据秦地老农说,因为干旱、不下雨,而且树木都要伐没了,所以土地越来越干,庄稼都种不出来。那里流行一句土话,大致意思是,树是个宝,根能储水,抓住土壤,让土地保有肥力。上游没有树可不成啊。这些年治黄,反倒是从上游不断伐木来下游筑堤,这不是本末倒置吗?浮云子道。

    哎呀师兄!怎没听你说起过这些,我真是大受启发!韩嘉彦顿时抚掌叫绝。

    你也没问过我呀,我又不是搞水利的,我就是一道士。浮云子乜她道。

    韩嘉彦一时激动不已,难以遏制,便冲进船舱中,铺开纸,提笔沾墨,开始书写。

    赵樱泓笑了,也跟着进了船舱,凑到她身边看她写。她写的是一篇治水策,几个呼吸间,笔走龙蛇,殿试时的那篇神策风采再现。她思路清晰,文不加点,一气呵成。她此次用的是行书,字写得相对认真,但笔力却更显遒劲。

    写得真漂亮。赵樱泓赞道。

    想来韩嘉彦琢磨这治黄之策也不是一日两日了,但始终未得要领。经浮云子这么一点拨,顿时如拨云见日,胸中锦绣喷薄而出。

    约莫只要了一盏茶时间便写完,韩嘉彦搁笔,叹了一声:论是正论,奈何要执行起来需要千般辛劳。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,也不知是否有人愿意做这样寂寂无名之事,数十年上百年,一代代人坚持,方可见成效。

    有人能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何处,就是好的。赵樱泓道,以后只需不遗余力地推行,总能成事。你放心,待回去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