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389章:明朝那些事儿(上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389章:明朝那些事儿(上) (第6/8页)

几人?却幸乌鸢啄不早。”此乃当时写实诗。

    当饥饿引起的生存欲望打败了伦理道德时,人类社会中出现如此悲惨的世界好像也理所当然了。无数人被历史的滚滚车轮无情碾压,不论如何悲惨,也唤不起哪怕半点的同情与怜悯,因为看别人的悲惨遭遇就是在看热闹不嫌事大。惨状发生在别人身上永远只是“故事”,只有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才叫“人情世故”?!

    “菜人”只是这个悲惨世界的一个插曲,只会被适时拿出来“回味”一下,留不下任何意义,因为这是生活在古代和近代中国社会最底层老百姓的命运,与社会上层的统治阶级关系不大,在他们看来都很不光彩。

    可是,在明朝末期,老百姓生活有多悲惨?从“菜货”、“菜瘟”、“瘟货”这些骂人话中便知,那时的“蔡人市场”必定有着繁荣昌盛的一幕,否则也不会让吴承恩写出《西游记》,让许仲琳写出《封神榜》来了。

    在明朝末期的万历年间,明朝的“菜市场”里居然出现了耸人听闻的“买卖人rou”现象,而且还是明码标价,当时的售价是6文钱一斤。既然底层百姓都已困难到了如此地步,那这个时候的万历皇帝在干什么呢?

    原来,皇帝老子朱翊钧正在大张旗鼓的为自己的儿子“福王”朱常洵办婚礼,仅仅是一个婚礼所需的花费,就高达惊人的30万两银子!要知道这30万两白银在当时的明朝是什么概念?这是一个创纪录的数字!

    万历六年,皇帝朱翊钧自己婚礼的费用也不过才七万两银子。万历十年,潞王(皇帝的弟弟)婚礼的费用虽超过此数,但也只是八万两银子。此后,皇太子朱常洛婚礼的费用超过了十万两银子,长公主、七公主下嫁的费用,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