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[历史直播]_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[历史直播] 第87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[历史直播] 第87节 (第7/7页)

不外如是。苏轼,坚守住了自己心灵的高度。】

    北宋。

    苏轼站在原地神情微怔,他是自信的。“有笔头千字,胸中万卷,致君尧舜,此事何难。”他确信这是自己的词,因为自出川那日起,他确实是抱着这样的志向的。陡然听到仕途的波澜,他郁结的,亦不过抱负不得实现而已。

    四十五十无闻焉,斯亦不足畏也已。

    但后世显然不这样评价他,而是记取他在人世浮沉中对道义的坚持,与对心境的磨炼。谁说这些不重要呢?他之功业不行,他以诗文情理名世!

    他嘴唇嗡动,半晌才吐出一句话:“昌耀的诗……写得好。”

    唐朝。

    杜甫面容整肃遥望夜空。他听懂了,那新文学虽然语言隔阂颇大,但诗心相类。所谓的攀爬,便是人生的求索;指关节揳入巨石的罅隙,便是在说矢志抗争;雪豹、蜘蛛,更是他们惯常用的摹意之象,更遑论其中流露的心志。

    ——千古文心本相通。

    他洒脱一笑,向着李白举酒:“太白兄,可愿与我同攀雪峰?”

    李白举杯回敬,意态疏朗:“固所愿尔!”

    北宋,神宗年间。

    王安石目光灼灼,眼中似乎燃起熊熊的焰火,如同利箭想要撕裂沉沉黑夜。攀登绝顶,追求理想,他之追求变法何尝不是如此?做不成雄鹰雪豹,他便做蜘蛛。

    ——朝闻道,夕死可矣!

    秦朝。

    嬴政神情冷峻,他解诗却不沉溺于诗,但他仍要承认名世的诗人自有卓绝风骨。雪峰、心灵的高度,嬴政昂首,他心里的雪峰,便是大秦强盛,万世可传。哪怕万世不行,总要让千万后人仰望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