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[历史直播] 第66节 (第1/7页)
杜甫微微颔首,却又道:“然则其诗专为百姓言事,则更详切。我似乎有些明悟白居易为何要倡行新乐府了。” 诗以观政,见到了如此多的社会弊病,没有一个心存良知的诗人能忍住不发声。 韩愈的嘴唇抿成一条直线,胸中文思激荡,很快就成形了一篇酣畅淋漓的疏奏雄文。 元稹本就是新乐府运动的中间人物,见惯的民生疾苦和施政弊病早在他心头凝成一首首血泪词,只待喷薄而出,此时受到好友《重赋》诗的刺激,当即文思泉涌,挥笔写成一首《织妇词》: “织夫何太忙,蚕经二卧行欲老……” 忧愁深重的李贺也想到了自己所见的不公,一首《老夫采玉歌》从他枯瘦的指间倾泻而出:“采玉采玉须水碧,琢作步摇徒好色……” 农夫日日夜夜采玉,为了寻到那珍贵的水碧,可最终却不过成了那贵妇头上的钗钿搔头,装点豪富之家的容色,一根钗钿里浸了多少黎民血,又有谁在意呢? 北宋。 张俞叹息良久:“遍身罗绮者,不是养蚕人……” 一首诗唤起了许多不平,也唤起了高居九重的帝王的惊心,但白居易的诗远远不止于此—— 【此外还有一首《伤宅》,写达官权贵“厨有臭败rou,库有贯朽钱”,却是“忍不救饥寒”,和杜甫的“朱门酒rou臭”是同调。 贵族真的方方面面都是社会的吸血虫了,唉,说起来皇权与世家贵族的斗争也历经了数代,据说当年清河崔氏嫁女,连当朝宰相这样的门第都看不上,还让二凤大为光火来着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