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[历史直播]_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[历史直播] 第84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[历史直播] 第84节 (第2/7页)

   有论家称沈括是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,这个说法的准确性有人存疑,但对照来看,李定他们确实有可能从中受到启发。反正苏轼嘴上没个把门,笔下诗文又大胆直露,想做点文章简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。

    苏轼在狱中被关了一百多天,李定他们“查出”有问题的诗也有一百多首,在那一百多个死生难料暗无天日的日夜里,他只能以窗外的榆树、松柏之节鼓舞自己,更多的时候,还是听着寒鸦的叫声,“伴我此愁绝。”】

    “唉!”

    有人情不自禁地叹了一口气。苏轼的经历让人唏嘘,更是使得一干文士心有戚戚。

    唐朝。

    元稹不无感慨道:“当年,碍于司马氏势大,阮嗣宗谨小慎微,口不臧否人物,以求全身避祸,然心中到底不平,故又托言咏怀,言在耳目,情寄八荒。虽彷徨苦痛,终得命全。而嵇中散峻疾刚烈,抗颜傲世,最后却落得个广陵长绝。名高为累,笔下祸端,不外如是。”

    他看向自己的好友,眼中竟有动容。

    一旁的白居易心领神会,名高为累,笔下祸端,岂止前贤后进?但他知晓好友并非以此相劝,因为对方同自己一样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之人,有此一说,不过是感同身受罢了。

    ——为苏轼一叹,也为自己,为千古耿介文人一叹。

    然——

    “文章为时,歌诗为事,吾但知为心言,为君王百姓言,岂可以畏祸而作违心语?”

    元稹笑了,眼中又燃起灼灼光彩,一扫先前哀戚:“确是如此,当浮一大白!”

    不论那一桩乌台诗案如何,他们有自己的坚守。

    北宋。

    宋神宗摇首但笑:还好,未来的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。诗文的事,哪能那样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