骑砍三国之御寇_167、洞庭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167、洞庭 (第2/7页)

之前刚刚扎建起了许多的营地,从高处俯瞰,可以看到这块连绵数里的营地又分为了两个部分。一个部分较大,在下方;一个部分较小,在上方。两个部分间隔一条溪水而望,较大部分的中军竖有一面「黄」字将旗;而较小部分则是一面「王」字将旗。

    两处营寨虽然都不算小,却都很是安静,即使有士卒列队出入,声音也不太大,但即便如此,步卒无论巡营或是cao练,依旧横溢着沙场肃杀之气,将初夏的和熙冲得一干二净,便是那些灵智未开的禽鸟,似乎也知道危险,不敢从这里的上空飞过。

    这里正是徐州军黄忠部的驻地。

    洞庭湖方圆八百里,横跨楚地十数个县邑,其中便有临湘,临沅以及汉寿,所以可说是云集了敌我双方数万人的大军,并且各部军马你中我有我,我中有你,已经形成了犬牙交错之势,所谓「牵一发而动全身」,正谓此也。

    但洞庭湖这边的战事其实影响的不止是这里,甚至还决定了江陵王政部的成败,乃至生死存亡!

    徐方兵临沅城下,本就是声东击西的佯攻,只要能把汉寿的文聘军牵扯住便算是大功告成,甚至不用全部,临沅同样是一处要镇,只要徐方留在城下,文聘便要考量既要「顾此」也不能「失彼」,势必不敢倾巢而出,这其实便等于给王政分担了一部分压力。

    但黄忠这边却是不同,他的任务是从洞庭湖这边绕过汉寿去取作唐这处咽喉要道,来阻截文聘军回援江陵之路,这是真刀实枪的正面作战,甚至可能不止一场恶战,攻的下城方算成功,拦得住人才是胜利,若论重要性,这里才是重中之重。

    也正是因此,王政离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