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六十二章《第二册》(22) (第4/12页)
接坐火车经南宁转车后去了崇左。岭南风光,的确别有一番风味,虽然也是山多水多,却因为地质地貌的关系,和我接触到的风景大不相同,如果当年侯师父的父亲也是按着同样的线路去了崇左,我想这最后一路的美景,理应是他活下去的信念和希望。不过可惜的是,人始终还是死了。 到了崇左以后,侯师父直接找到了当地历史档案管理署,以遗孤身份寻找当年战死的英雄们,接连好几个小时,我们大家都在档案馆里帮忙寻找着当年战亡名单中,侯师父父亲的名字,终于在一本1994年统计的卷宗里找到了。上面记载着这个地方有一个革命烈士公墓,侯师父的父亲和其余400多名战死的烈士一起埋葬在那里,和别的烈士不同,别的烈士有名字有部队番号也有隶属的连队,而侯师父父亲的名字后面,仅仅跟着“工兵”二字。 既然找到了地方,我们就立刻离开了档案馆,趁着时间还早,急急忙忙地去了那个公墓,到了公墓后,我们却没能在墓碑上找到他父亲的名字。这就非常奇怪了,因为我们仔细数过死亡人数,唯独只差他父亲一个,烈士墓里的墓碑上,有431名烈士,而档案馆资料里,却有432位,而唯独缺少了侯师父的父亲。于是此刻,侯师父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,他假设他的父亲没有死,因为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,埋葬士兵是根据士兵的军籍牌来计算人数的,而他父亲仅仅是个被强行抓来的工兵,不要说军籍,或许连个军人的名分都没有,于是侯师父决定给他的叔叔打电话,他的叔叔就是侯师父父亲的弟弟,如果父亲还活着,却没有回家,但是他总是要和人联系的,抱着万分之一的可能性,侯师父在电话亭给他叔叔打了电话。 他叔叔已经70多岁了,可幸的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