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百三十章 单于夜遁逃,大雪满弓刀终 (第7/13页)
,虽然昏**虐,以至遗臭万年;但最初确实做到了与士大夫共享权力,并非如史书所言般“独擅朝纲”。甚至《后汉书》也如实记载,称“卓虽行无道,犹矫情忍性,擢用群士”。 (卓)虽行无道,而犹忍性矫情,擢用群士。--《后汉书董卓传》 忍性矫情,矫与忍意义相似,也就是说,董卓老贼虽无道,却还能忍住脾气,按捺住性情,提拔士人。 受到董卓提拔的朝官,大抵可以分作两类。 一类是党锢名士与关东豪族,这类人物无疑是“遮掩门面”的把戏。 另一类是掌握机要的核心,他们主要依赖于“乡党政治”。 对董卓而言,他们或者是凉州同乡,或者是关中子弟,又或者是旧时同僚。 董卓上洛之初,确实做到了“矫情忍性”。凉州集团的核心成员,依然局限在军界,并不染指政务。此即范《书》所言“卓所亲爱,不处显职,但将校而已”。 卓所亲爱,并不处显职,但将校而已。--《后汉书董卓传》 董卓cao纵东汉朝廷的手段,主要是通过“控制吏部”来提拔仕途受阻的人物。 幽滞之士,多所显拔。--《后汉书董卓传》 吏部既然掌握了人事选举,自然成为董卓笼络人心的工具。 看吏部尚书的安排,便可看出深意。 董卓时代的吏部尚书是周毖。 据《续汉书·百官志三》记载,有三公曹、吏部曹、民曹、南北两主客曹、二千石曹、中都官曹。 所以,吏部尚书没有任何问题。 周毖按《后汉书》为汉阳人,汉阳即凉州天水。按《英雄记》则是凉州武威人,与关中集团的张济、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