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37 (第3/4页)
她真正爱上过什么,那也只有哲学和自然科学。然而哲学和自然科学本身无法与人交流,所以她把这样的爱转嫁到了具体的人身上。这人就是林海民,她最好的朋友。 年轻的时候她们从精神的交流中获得一种思想冲击与融合的奇妙感,从最微小的基本粒子到最博大的宇宙空间,从大爆炸的开端到时间终结的可能,还有那些哲学问题——她们在各种学说间跳跃,一会儿唯物,一会儿唯心,甚至有的时候会假设就连对方都仅仅存在于自己的想象里。 周闻昕不像林海民。林海民虽然比较脱离世俗,但还是有七情六欲的,她无法脱离生理上的欲|望而完全做一个纯精神层面的人。但周闻昕却是真正地完全脱离现实,现实世界对她而言就像是虚幻的,而她的精神世界才是绝对的真实——因为“我思故我在”么,正在进行怀疑和分析的意识本身才是真正可以确认存在的。在大学毕业之后的十几年里,她甚至没有结婚,就那么守着一座老加速器,沉浸在自己的研究和思考里,并且因为缺乏人交流而长年闷闷不乐。周闻昕身上的忧郁情绪只需要很短的一段时间的积累,就足以把任何距离她五米之内的人压得喘不过气儿来,更何况这样一过就是十几年。 林海民猜测她们在原子|弹研究所工作的那四年,可能是周闻昕毕业之后最明亮最快乐的时光。尽管十几年里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,她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出现了很大的分歧:周闻昕创造了量子现象的“波函数解释”,她受到神秘主义影响而引入了“意识”作为引发波函数坍缩的唯一因素,然而林海民却为了避免意识的插手而想出了更为怪诞的“多宇宙解释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